2023年5月26日 星期五

國中親職講座~爸爸媽媽練功坊

 

很高興能邀請到新竹市召會的丁弟兄和丁姊妹來和家長們分享他們的故事及這30幾年來輔導青少年的故事。





主持人開場:

照著Ericson所述的心理發展八階段,青少年處於"認清自我身分階段",此階段的青少年"自我"很發達,讓部分爸爸媽媽有種措手不及的感覺

 覺得昔日可人的娃兒,曾幾何時進入狂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被了解,受到合適的引導和陪伴,若是發展的順利,他們將會有明確的自我觀念,甚至有能力追尋自我的方向,反之,若發展得有所缺欠,孩子生活無目標,無方向,感到徬徨。

 相信爸爸媽媽能在連假的第一個晚上來到學校參加親職講座,都是很有心陪伴孩子的父母,今天一定會有很豐富的收穫。

 很高興能邀請到新竹市召會的丁聖民弟兄和丁葉健芬姊妹來和家長們分享他們的故事及這30幾年來輔導青少年的故事。


丁爸爸丁媽媽開講:

 

 丁爸爸家家有個唐寶寶,可是在丁爸爸媽媽悉心照顧下和”忍心”訓練下,唐寶寶成為家中的開心果,並且有能力自行上下班,來回步行100分鐘,這種"步行”訓練對正常孩子來說都不容易了,何況是唐寶寶呢?丁家有一個很能幹的女兒,能煮大鍋飯,整潔環境,調理食物,如今隻身前往國外求學。


當我們看見孩子有些狀況時,爸爸媽媽先不要急著指責孩子的不是,你了解自己嗎?要先想想,我在陪伴他的事上,是不是出問題了? 我們提供給孩子什麼樣的榜樣?提供他什麼環境? 造就孩子今日的情形。

 

先檢討自己,先不要急著指責孩子


青少年的孩子要和他們做朋友,不再是權威式的教育方法。最好的陪伴是傾聽,讓孩子把話匣子打開,就很有得聊。有人抱怨孩子打電動,做父母的有趣了解他打得是什麼遊戲,怎麼玩?和誰玩嗎?一味禁止,會失去孩子的心。孩子需要""的時候,""在,""不忙,""不累。

 

下班回家,看見家人都要寒喧和問候,讓家人感受到家庭的""。另外要"容錯",華人害怕犯錯,豈知道"得中有失,失中有得"


安身立命的美德:欣賞別人,肯定自己,協同合作。

 

因材施教,不要過了孩子的度量而有所期望,也不要過了自己的財務度量去滿足孩子的慾望或是掉進”名校””才藝”迷思中。


家長們熱烈分組討論,交換心得











竹北/新豐國中親職講座~爸爸媽媽練功坊201509240925

(內容未經本人校對,純屬個人筆記,僅供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花東幼幼/兒童排開展蒙恩分享 2025081

姊妹平安! ……看訊息才知道是七年前開始認識竹北幼幼排。對我真的影響很大。 我和社區中的幾個姊妹,一同配搭服事社區中的兒童和她他們的父母。我們算是已完成了一個循環,有四個媽媽得救了,有兩位媽媽和兩個家的孩子,已穩定地過召會生活。孩子大了我們鼓勵他們來參加主日的兒童聚會或青少...